網站公告:
產品技術資訊 挖機液壓系統的故障診斷與維修
挖機上應用液壓傳動的系統主要有先導控制液壓系統、回轉液壓系統、行走液壓系統、工作裝置液壓系統等,它具有結構緊湊、動作靈活、運行平穩、操作方便等優點,液壓系統是以液壓油作為傳遞動力的介質,會因為內部元器件磨損后產生泄漏,同時伴隨著出現過熱,工作無力等故障。液壓傳動故障的出現具有突發性、隱蔽性,而且涉及的元器件比較多,給故障診斷和排除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維修液壓系統時,必須弄懂其工作原理和正確分析故障原因的基礎上才能保證維修的質量。本文以PC200-5型挖掘機經常出現的故障為例,介紹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分析其常見故障現象的診斷和排除方法。
1; PC200-5型挖機液壓系統的工作原理
PC200-5型掘機液壓系統是由一些基本回路和輔助回路組成,它們包括工作回路、限壓回路、卸荷回路、緩沖回路、節流調速和節流限速回路、行走限速回路和先導閥控制回路等。其元器件主要由工作泵、補油泵、先導控制閥、分配閥、安全閥、大臂油缸、小臂油缸、鏟斗油缸、油箱及相關管路等組成。
PC200-5型挖機液壓系統在工作過程中,液壓油自油箱底部通過濾油器被工作泵吸入,從油泵輸出具有一定壓力的液壓油進入一組并聯的分配閥。通過手柄—→先導閥—→工作閥組來實現相應的動作,系統通過總油路上的總安全閥限定整個系統的總壓力,各組工作油路的安全閥分別對相應油路起過載保護和補油作用。
挖掘機液壓系統故障的現場診斷
現場診斷要求維修人員有一定的液壓傳動知識和實踐經驗。在對一種新機型作故障診斷前,要認真閱讀隨機的使用維護說明書,以對該機液壓系統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目前,中小型挖掘機液壓系統幾乎都是由主工作油路和先導操縱油路兩部分組成。通過閱讀技術資料,掌握其系統的主要參數,如主安全閥的開啟壓力、先導操縱壓力和流量等;熟悉系統的原理圖,掌握系統中各元件符號的職能和相互關系,分析每個支回路的功用;對每個液壓元件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也應有所了解;分析導致某一故障的可能原因;對照機器了解每個液壓元件所在的部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方式。具體診斷故障時,應遵循“有外到內,先易后難”的順序,對導致某一故障的可能原因逐一進行排查。
現場診斷故障的方法
現場診斷液壓系統故障的主要方法還是經驗診斷法。經驗診斷法即為,維修人員利用已掌握的理論知識和積累的經驗,結合本機實際,運用“問、看、聽、摸、試”手段,快速的診斷出故障所在部位和原因的一種方法。具體為:
1、問
“問”就是向操作手詢問故障機器的基本情況。主要了解機器有哪些異常現象;故障是突發的還是漸發的;使用中是否存在違規操作,維修保養情況;液壓油牌號是否正確及更換的情況;故障發生的時機,即是在工作開始時還是在作業一段時間后才出現的,等等。獲得這些信息后,即可基本確定該液壓系統所出現故障的特點。一般來說,突發性故障,大多是因液壓油過臟或彈簧折斷造成閥封閉不嚴引起的;漸發性故障,則多數是因元件磨損嚴重或橡膠密封、管件老化而出現的。
如挖掘機開始工作時正常,但工作一段時間后出現動作變慢并伴隨著噪聲和油溫升高(油溫表指示數大于75°C)的現象時,在排除非油量不足、高溫環境長時間大負荷作業、冷油器散熱片污垢太多和風扇膠帶打滑等原因外,則可能是泵或閥內漏造成的。
2、看
“看”就是通過眼睛查看液壓系統的工作情況。如油箱內的油量是否符合要求,有無氣泡和變色現象(機器的噪聲、振動和爬行等常與油液中大量氣泡有關);密封部位和管街頭等處的漏油情況;壓力表和油溫表在工作中指示值的變化;故障部位有無損傷、連接漸脫落和固定件松動的現象。當出現液壓油外漏的故障時,在排除禁固螺栓扭力不足或不均勻后,在更換可能已嚴重磨損或損壞的油封前,還應檢查其壓力是否超限。安裝油封時,應檢驗油封型號和質量,并做到準確裝配。
3、聽
“聽”就是用耳朵檢查液壓系統有無異常響聲。正常的機器運轉聲響有一定的節奏和音律,并保持穩定。因此,熟悉和掌握這些規律,并保持穩定。因此,熟悉和掌握這些規律,就能準確地診斷出液壓系統是否工作正常;同時,根據節奏和音律的變化情況,以及不正常聲音產生的部件,就可確定故障發生的部件,就可確定故障發生的部位和損傷程度。如高音刺耳的嘯叫聲,通常是吸進了空氣;液壓泵的“喳喳”或“咯咯”聲,往往是泵軸或軸承損壞;換向閥發出“哧哧”的聲音,是閥桿開度不足;粗沉的“嗒嗒”聲,可能是過載閥過載的聲音。若是氣蝕聲,則可能是濾油器被污物堵塞、液壓泵吸油管松動或油箱油面太低等。
4、摸
“摸”就是利用靈敏的手指觸覺,檢查壓系統的管路或元件是否發生振動、沖擊和油液溫升異常等故障。如用手觸摸泵殼或液壓件,跟據冷熱程度就可判斷出液壓系統是否有異常溫升,并判明溫升原因及部位。若泵殼過熱,則說明泵內泄嚴重或吸進了空氣。若感覺振動異常,可能是回轉部件安裝平衡不好、緊固螺釘松動或系統內有氣體等故障。溫度與手感感應的情況見附表。
溫度與手感情況
40°C左右手感如觸摸高燒病人
50°C左右手感較燙,手摸時間長后掌心有汗
60°C左右手感很燙,一般客忍受10s左右
70°C左右手指可忍受3s左右
80°C左右手指只能瞬時接觸,且疼痛加劇,可能被燙傷
5、試
“試”就是操作一下機器液壓系統的執行元件,從其工作情況判定故障的部位和原因。
(1)全面試。根據液壓系統的設計功能,逐個做實驗,以確定故障是在局部區域還是在全區域。如全機動作失靈或無力,則應首先檢查先導操縱壓力是否正常,離合器(連軸器)是否打滑(松脫),發動機動力是否足夠,液壓油油量是否充足和液壓泵進口的密封情況。如一臺挖掘機地故障癥狀僅表現為動臂自動下降,則故障原因可能在換向閥、過載閥或液壓缸的油路之中,與液壓泵及主安全閥無關。
(2)交換試。當液壓系統中僅出現某一回路或某一功能喪失時,可與相同(或相關)功能的油路交換,以進一步確定故障部位。如挖掘機有兩個互相獨立的工作回路,每一個回路都有自己的一些元件,當一個回路發生故障時,可通過交換高壓油管使另一泵于這個回路接通,若故障還在一側,則說明故障不在泵上,應檢查該回路的其它元件;否則,說明故障在泵上。又如一挖掘機的行走裝置,當出現一邊能行走,另一邊不能行走或自動跑偏的故障時,可將兩新購馬達的油管對調,以判定故障部位是在馬達上還是在換向閥內。
(3)更換試。利用技術狀態良好的元件替換懷疑有故障的元件,通過比較更換元件前、后所反映的現象,確認元件是否有故障。
(4)調整試。對系統的溢流閥或換向閥作調整,比較其調整前、后機器工況的變化來診斷故障。當對液壓系統的壓力作調整時,若其壓力(壓力表指示表)達不到規定值或上升后又降了下來,則表示系統內漏嚴重。
(5)斷路試。將系統的某一油管拆下(或松開接頭),觀察出油的情況,以檢查故障到底出現在哪一段油路上。
最后,建議維修人員做好故障診斷的紀錄,將發生故障的現象、原因和排除方法匯集起來,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累積、完善。
二.液壓系統各元件常見故障
1.齒輪和變量柱塞泵:常見的故障現象是泵油壓力不足,流量減小,。如果這一現象是漸變的,且溫度愈高愈明顯,則為液壓泵磨損過甚所致;如果這一現象是突發的,多為變量柱塞泵某一柱塞不工作所致;如果壓力正常,流量突然減小,一般是變量柱塞變量機構卡在小流量的位置造成的。
液壓缸和液壓馬達:常見的故障現象是動作變慢或無動作。如果確認泵和閥都無故障,執行元件動作慢的原因肯定是因其磨損過甚而造成的;如果泵工作正常,某一執行元件動作慢,很可能是控制該執行元件的閥有故障,如閥不到位、溢流閥關閉不嚴或彈簧彈力減弱、發卡等,因各執行元件的磨損程度不會相差很
多,如其他原因造成,則應是多個執行元件的動作同時突然變慢;如果已知泵和閥均無故障,某一執行元件突然無動作,則多為其內部卡死所致。
控制元件包括各種閥,如先導閥、多路換向閥、主安全閥、溢流閥及單向節流閥等。盡管各種閥的功能干差萬別,但其常見故障大同小異,主要有發卡、關閉不嚴和彈簧彈力減弱及內漏和外漏等。
輔助元件主要包括油箱、油管、散熱器、濾油器和蓄能器等。散熱器的功能是將液壓系統產生的熱量散發至大氣,其常見故障有漏油、散熱不良等。濾油器的功能是過濾混入液壓油內的雜質,其常見故障有濾網堵塞等。蓄能器的功能是穩定控制油壓和儲存一定的能量,以保證操作平穩,或當發動機產生故障而不能工作時,能將工作裝置降于地面,常見故障有蓄能效果差,不能完成以上功能。輔助元件的故障現象一般較明顯,容易診斷。
2.液壓系統常見故障實質
由上可知,液壓挖掘機液壓系統常見故障大致分兩類,一類是突發性的,這類故障在實際工作中較常見,其現象比較明顯,很多是由于濾芯堵塞、滑閥被污物卡死、閥關閉不嚴、彈簧折斷或閥調整不當等而引起,只需經簡單的清洗、更換或調整就能解決。引發這類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所用液壓油的牌號不符合要求、液壓油污染嚴重等,只要嚴格按有關要求使用,及時維護保養,完全可以減少甚至避免這類故障的出現。另一類故障是漸變性的,這類故障是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元件磨損或密封老化而產生的內泄漏,現象為動作遲緩、無力,一般需經過修理才能恢復工作。雖然這類故障具有必然性,不可避免,但在使用中如果注意液壓油的正確選用和液壓系統的維護保養,就能避免這類故障早期發生。
3.故障診斷實例
(1)平臺突然不能向某一方向旋轉
液壓挖掘機的平臺是由液壓回轉馬達經減速器減速增扭后驅動的。液壓回轉馬達及其減速器一般不容易出現突然不能向某一方向旋轉的故障。這類故障多為馬達緩沖閥引起,如緩沖閥的彈簧折斷、閥芯卡死在常開位置等。
(2)旋轉制動不靈
a. 可能是馬達緩沖閥關閉不嚴、彈簧彈力減弱造成的; b. 可能是馬達的兩個補油閥關閉不嚴; c. 可能是多路閥上回轉換向閥芯不恢復中位。
(3)回轉無力故障的排除
液壓挖掘機回轉無力現象是挖掘機液壓系統常見故障之一。一般是單向回轉無力,一旦出現此故障,就會嚴重降低整機作業效率,甚至使機械無法作業。
A.回轉液壓回路的特點
如圖為YC35回轉馬達工作原理圖,兩個緩沖閥既限定最高工作壓力(16.7MPa)又起緩沖作用,兩個單向閥起補油作用,又稱補油閥。
B.回轉無力的原因
液壓故障發生的原因要從整個系統中去分析、檢查,造成挖掘機回轉無力的原因可能有:主泵、馬達和換向閥的磨損,回油阻力過大,回轉機構運動阻力過大
和伺服操縱壓力過低等,然而最可能發生的原因卻是如下兩方面:
a. 緩沖閥的閥芯卡死在常開位置。
b. 緩沖閥阻尼孔堵塞
由于回轉油路的調定壓力較系統其他壓力低,主要與液壓馬達的額定壓力有關,也遠低于主泵額定壓力,所以回轉油路的緩沖閥是經常開啟的。緩沖閥的經常開啟,一方面會引起閥芯閥套的磨損,另一方面油液中的雜質會造成閥芯阻尼孔的堵塞。阻尼孔堵塞后,緩沖閥的開啟壓力完全由主閥芯回位彈簧的預緊力所決定。該預緊力的大小僅能滿足克服閥芯的摩擦力和液動力,不能驅動回轉馬達。
c. 補油閥磨損
補油閥由于經常啟閉,閥座與閥芯之間會產生擠壓變形和磨損,其磨損形態類似于發動機的氣門錐面,且以閥芯錐面的磨損為主,磨損后的閥芯、閥座會造成回路在非補油狀態(即驅動狀態)的密封性下降,工作壓力油從補油閥泄漏,從而導致回轉無力,甚至不能回轉。
C.故障的排除
a. 故障的檢查
首先檢查液壓主泵的工作情況。在動臂全速提升狀態觀察發動機的負載程度,主要根據發動機的聲音和排氣煙色來判斷。如負載程度能達到額定功率的 2/3以上,說明主泵工作正常。再操縱回轉裝置,如發動機負載程度很低,且回轉速度很慢,甚至不能回轉,便可初步判定是補油閥和緩沖閥的故障。
b. 故障的排除
拆檢補油閥是否能關閉嚴密,修磨或更換閥芯;檢查緩沖閥,緩沖閥主要看閥芯否能關閉嚴密、先導閥的磨損和阻尼孔是否通暢。
常見故障診斷
1.所有動作不能動
可能原因
(1)柴油機與液壓泵之間的聯軸器壞。
(2)缺液壓油。
(3)先導壓力低。
(4)先導轉閥故障。
2.所有動作慢、無力
可能原因
(1)液壓油不足。
(2)先導壓力低。
(3)液壓泵壞。
(4)卸荷閥(流量控制閥)卡在常開位置(YC55、YC65、YC85)。
(5)主安全閥故障。
(6)回油背壓大。
3.產生異常噪音
可能原因
(1)液壓油不佳、液壓油不足。
(2)吸油濾油器堵塞。
(3)液壓泵內部壞。
(4)液壓泵吸入空氣。
4.動臂缸不能動作
(1)動臂閥芯被卡。
(2)動臂先導閥故障。
(3)動臂閥的壓力補償閥被卡(YC55、YC65、YC85)。
5.動臂動作慢、無力
可能原因
(1)動臂缸活塞密封失效。
(2)動臂過載閥故障。
(3)動臂閥芯動作異常(卡滯、彈簧斷)。
(4)動臂先導閥故障。
(5)動臂閥的壓力補償閥被卡。
6.斗桿缸不能動作
可能原因
(1)斗桿閥芯被卡。
(2)斗桿閥的壓力補償閥被卡(YC55、YC65、YC85)。
(3)斗桿先導閥故障。
(4)斗桿缸壞。
(5)斗桿過載閥故障。
7.斗桿動作慢、無力
可能原因
(1)斗桿缸活塞密封失效。
(2)斗桿過載閥故障。
(3)斗桿閥芯動作異常(卡滯、彈簧斷)。
(4)斗桿先導閥故障。
(5)斗桿閥的壓力補償閥被卡。
8.鏟斗缸不能動作
可能原因
(1)鏟斗閥芯被卡。
(2)鏟斗閥的壓力補償閥被卡(YC55、YC65、YC85)。
(3)鏟斗先導閥故障。
(4)鏟斗缸壞。
(5)鏟斗過載閥故障。
9.鏟斗動作慢、無力
可能原因
(1)鏟斗缸活塞密封失效。
(2)鏟斗過載閥故障。
(3)鏟斗閥芯動作異常(卡滯、彈簧斷)。
(4)鏟斗臂先導閥故障。
(5)鏟斗閥的壓力補償閥被卡。
10.動臂自然下降過大
可能原因
(1)動臂缸活塞密封失效。
(2)動臂過載閥故障。
(3)動臂閥芯泄露。
(4)動臂保持閥動作不正常。
11.斗桿或鏟斗自然下降過大
可能原因
(1)油缸活塞密封失效。
(2)過載閥故障。
(3)斗桿或鏟斗閥芯泄露。
(4)斗桿保持閥動作不正常。
12.兩方向不能回轉
可能原因
(1)回轉支承崩齒。
(2)回轉馬達減速機崩齒或斷軸。
(3)回轉馬達回轉停車機械制動沒打開。
a. 回轉松懈轉閥有故障(堵塞、沒轉到松懈位置);
b. 接錯管;
c. 回轉松懈缸密封圈壞。
(4)回轉閥芯被卡。
13.僅單側不能回轉或慢
可能原因
(1)回轉馬達緩沖閥卡死在常開位置。
(2)回轉馬達補油閥卡死在常開位置。
(3)回轉先導閥故障。
(4)回轉閥芯動作不良(卡滯、彈簧斷)。
14.回轉速度慢
可能原因
(1)回轉馬達緩沖閥卡死在常開位置。
(2)回轉馬達補油閥卡死在常開位置。
(3)回轉先導閥故障。
(4)回轉閥芯動作不良。
(5)回轉馬達馬達部分壞(配流盤或柱塞磨損、閥蓋軸承壞)。
(6)回轉閥的壓力補償閥被卡(YC55、YC65、YC85)。
15.回轉制動角超大
可能原因
(1)回轉馬達緩沖閥卡死在常開位置。
(2)回轉馬達補油閥關閉不嚴。
(3)回轉先導閥故障。
(4)回轉閥芯動作不良。
(5)回轉馬達馬達部分壞。
16.回轉制動時異常噪音大
可能原因
(1)回油背壓過小(正常值0.3~0.5MPa)。
(2)回轉馬達補油閥打不開。
17.行走跑偏
可能原因
(1)兩個行走馬達有差異。
(2)兩個行走閥有差異。
(3)行走閥的壓力補償閥被卡。
(4)行走閥芯動作不良。
(5)行走先導閥故障。
(6)行走馬達控制閥故障。
(7)行走馬達馬達部分壞(配流盤或柱塞磨損)。
18.某個行走馬達不能轉(空轉)
可能原因
(1)行走閥芯被卡。
(2)行走閥的壓力補償閥被卡(YC55、YC65、YC85)。
(3)行走先導閥故障。
(4)行走馬達制動閥故障。
(5)行走馬達緩沖閥故障。
(6)行走馬達馬達部分壞(配流盤或柱塞磨損)。
(7)行走馬達減速機壞。
19.單邊行走無力(不能單邊行走)
可能原因
(1)多路閥的安全閥壓力不夠。
(2)中央回轉接頭內漏。
(3)行走馬達控制閥故障。
(4)行走馬達馬達部分壞(配流盤或柱塞磨損)。
(5) 一臺YCl3機左邊行走無力
先檢查左行走工作壓力是否可達到16MPa,如果低得比較多,作下面A檢查;如果工作壓力夠,則作下面B檢查。
A. 左行走的液壓流程:第三泵—多路閥—中央回轉接頭—左行走馬達。這四個部件中每一個部件失效都為影響行走無力。a. 對于YC13機,行走是由機械操縱的,首先檢查左行走換向閥閥芯是否移動到位;b. 泵和多路閥的安全閥是控制多個執行元件的公用部件,我們可以通過操縱別的動作來判斷公用部件的好壞,分析YCl3機液壓系統原理,動臂、鏟斗和左行走是共用一個泵和安全閥的,操縱鏟斗或動臂上升到盡頭,檢查工作壓力是否可達到16MPa,如果工作壓力夠,則說明泵和安全閥是沒問題的,如果工作壓力不夠,則說明泵或安全閥有問題,要判斷泵是否失效,可將第二泵和第三泵的膠管總成對換;要檢查安全閥,先調緊安全閥的調壓螺釘,如果無效,再把安全閥拆下來檢查密封圈、閥芯阻尼孔,更換壞的密封圈、暢通阻尼孔;c. 排除了泵和安全閥的因素后,故障還存在,就剩下中央回轉接頭和左行走馬達,我們可以用隔離法,即把左行走馬達隔離出來,把接在左行走馬達端的兩條主油管螺母松開,在這兩條油管松開端分別裝上螺堵,起動機器操縱左行走操縱桿,使該油管供油,如果此時顯示的壓力跟系統壓力相同,則說明該油道不存在內漏(在要求之內),如果顯示的壓力要比系統壓力低得多,說明中央回轉接頭內漏(密封圈失效),需更換損壞件。如果中央回轉接頭不內漏,那就是左行走馬達內漏了。
B.系統工作壓力夠但行走無力,這多數是行走馬達回油有背壓引起的,分析行走馬達的基本回路,如果限速閥打不開或只打開一點,那么行走馬達的回油
被鎖閉或有較大的回油背壓,影響限速閥打不開的因素有:限速閥芯被卡或限速閥兩個阻尼孔堵塞。把閥芯取出來清洗或把兩個阻尼孔清通既可。
(6)一臺YC35-6機,作斗桿動作,先導閥手柄復位后斗桿還繼續動作一段距離。
分析:斗桿動作是由斗桿換向閥控制的,而斗桿換向閥芯的移動是由以下兩方面影響:A. 先導油控制遲緩;B. 換向閥閥芯移動阻力和彈簧復位彈力。
造成先導油控制遲緩主要有兩方面,(A)斗桿換向閥的先導油回背壓大,(B)斗桿先導閥芯復位遲緩。
判斷方法:a. 首先檢查斗桿換向閥的先導油路是否裝有單向節流閥,如果有,則先把單向節流閥拆下清洗、暢通阻尼孔或取消節流閥芯;b. 如果故障還存在或斗桿換向閥的先導油路沒裝有單向節流閥,則把相鄰工作正常的回轉閥兩條先導膠管與斗桿閥的對換,如果故障轉移到回轉上,則要修理先導閥,如果故障仍存在,則說明先導控制沒問題,剩下就是斗桿換向閥芯有問題了;c. 把斗桿換向閥芯拆取出來,檢查閥芯是否滑動自如、閥芯復位彈簧是否斷(如果斷閥芯是松動的)。
YC85機部分控制閥失效可能引起系統出現的故障:
一. 壓力補償閥
多路閥上每個換向閥各裝有一個壓力補償閥,每個執行元件工作時的回油都要經過相應的壓力補償閥流回油箱,如果某個壓力補償閥芯被卡住不能復位,會造成相應的執行元件的回油通道被關閉或減小,執行元件回油產生較大背壓,就算工作壓力夠28MPa,這個執行元件動作也會變慢。
上述故障排除方法見實例3。
二.補油閥
動臂、斗桿、鏟斗換向閥各裝有一個補油閥,如果某個補油閥芯打開后被卡住不能復位或補油閥芯的阻尼孔堵塞,會造成補油閥芯一直處于打開位置,相應的執行元件的進油回路和回油回路一直相通,那么這個執行元件工作壓力建立不起來,這個執行元件就不能動作,或只能靠自重慢速下降
上述故障排除方法見實例4。
三.壓力補償閥控制回路上的阻尼螺塞
YC85多路閥原理圖。壓力補償閥控制回路上的有一個阻尼螺塞,如果阻尼螺塞松脫了,壓力補償閥控制壓力Ls≈0,那么主油路的油全打開流量控制閥流回油箱,主油路系統壓力建立不起來(最大只能4 MPa左右),整個系統不能動作,或工作裝置只能靠自重慢速下降。
上述故障排除方法見實例1。
四.主油路回油背壓閥
1.背壓閥芯被卡住,不能打開,使主油路回油背壓過大(1MPa以上,正常為0.3-0.5MPa,背壓閥旁回油鋼管有測壓口),會造成就算系統工作壓力夠28MPa,但所有執行元件動作也會變慢。故障排除方法見實例2。
2.背壓閥芯打開后被卡住,不能復復位,或漏裝背壓閥芯,使主油路回油沒有背壓,回油背壓小于0.3MPa,會造成回轉馬達回轉制動時補油不充分,挖掘機回轉制動停止時就有異響。故障排除方法參考實例2。
五. 流量控制閥
流量控制閥閥芯打開后被卡住,不能復位,那么主油路的油從流量控制閥流回油箱,主油路系統壓力建立不起來(最大只能4 MPa左右),整個系統不能動作,或工作裝置只能靠自重慢速下降。
行走跑偏出廠標準:5%,即:行走10米,允許跑偏在0.5米內。
行走跑偏可能原因
(1)行走先導閥故障。
(2)行走閥的壓力補償閥被卡。
(3)行走馬達有差異。
(4)行走閥芯動作不良、閥芯有差異。
(5)左右履帶架不平行。
排除方法
(1)將兩個行走閥的先導膠管對換。如果故障轉移,則是行走先導閥有故障,更換行走先導閥。
(2)將兩個行走閥的壓力補償閥拆出來清洗。
(3)限制行走閥芯某方向的位移量。在左行走閥下方的先導油口加裝0403-YW396-00可調接頭,限制左行走閥芯的位移量(前進方向);在右行走閥上方的先導油口加裝可調接頭,限制右行走閥芯的位移量(后退方向)。
行走無力可能原因
(1)行走馬達控制閥故障。
(2)中央回轉接頭內漏。
(3)行走馬達馬達部分壞(配流盤或柱塞磨損)。
排除方法
如果測到行走最高壓力為24.5MPa,系統工作速度正常,那么液壓系統是沒故障的。
履帶挖掘機在平地上可以單邊行走,而一旦受阻,必須靠兩個行走馬達協調動作才能轉向,這是正常現象。
2; PC200-5型挖機液壓系統故障診斷與排除
PC200-5型挖機,液壓系統的調定壓力為30MPa,小于該壓力則為系統壓力偏低。液壓系統的故障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大臂舉升緩慢無力;回轉緩慢無力。引起兩個故障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油壓偏低,而造成壓力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堵塞和泄漏。油路暢通、密封好是系統正常工作的保證,堵塞和泄漏是最常見的液壓傳動故障,因此檢查液壓傳動故障一般從液壓油路方面開始檢查。以下是對液壓系統不同故障現象的診斷和排除方法。
2.1 大臂舉升緩慢無力,而其它動作正常
2.1.1 故障診斷
在液壓系統中,如只是動臂舉升緩慢無力,而轉斗翻轉正常。從工作原理圖不難看出:其它工作正常,這說明工作泵、總安全閥是正常工作的,他們所提供給整個系統的壓力足夠,同時也說明泵進油端的管路和濾油器以及油箱的油量、油質沒問題。此時只需檢查大臂滑閥、大臂油缸、大臂部分的油管、及其密封件了。
(1)檢查油路堵塞情況
先作常規處理,拆下油管,拆下大臂滑閥閥體、閥桿及相關部件進行清洗,把油道清洗干凈并用壓縮空氣吹通吹干。
(2)檢查油路泄漏情況
液壓系統的泄漏一般都是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產生。從表面現象看,多為密封件失效、損壞、擠出或密封表面被拉傷等造成。主要原因有:油液污染、密封表面粗糙度不當、密封溝槽不合格,管接頭松動、配合件間隙增大、油溫過高、密封圈變質或裝配不良等。泄漏分為內泄漏和外泄漏,通常故障主要由于內泄漏引起。
(3)內泄漏故障的處理
該部分內泄漏主要產生于動臂滑閥和油缸內泄漏。內泄漏主要發生于閥體和油缸內部,不易檢查。但我們可以借助一些輔助方法來判斷泄漏情況。
(4)對大臂油缸的檢查
當大臂油缸活塞收到底后,拆下無桿腔油管,使大臂油缸有桿腔繼續充油。若無桿腔油管口有大量工作油泄出,說明液壓缸發生內漏;也可以使鏟斗裝滿載荷,舉升到極限位置,大臂操縱桿置于中位,并使發動機熄火,觀察大臂的下沉速度;然后,將大臂操縱桿置于上升位置,如果這時大臂下沉速度明顯加快,也說明內漏發生在液壓缸;如果下沉速度變化不明顯,則內漏原因出在大臂滑閥。
(5)對大臂滑閥的檢查
大臂滑閥的泄漏主要是因為閥桿與閥體的配合間隙太大、調壓彈簧損壞、閥內密封件損壞等。檢查閥桿和閥體的配合間隙,檢查壓力彈簧,看閥體內密封件是否有損壞。
2.1.2 排除方法
如油缸內泄漏測試結果超過規定值,應予以拆開作進一步檢查,如密封圈損壞則更換,如缸壁拉傷嚴重則更換;如動臂閥磨損嚴重則更換。
2.2 大臂工作正常;小臂(鏟斗)工作緩慢無力
2.2.1 故障診斷
在液壓系統中,如大臂工作正常;小臂(鏟斗)工作緩慢無力。從工作原理圖不難看出:大臂舉升正常,這說明工作泵、總安全閥是正常工作的,同時也說明泵進油端的管路和濾油器以及油箱的油量、油質沒問題。此時只需注意檢查小臂(鏟斗)工作滑閥、安全閥、及其密封件。
2.2.2 排除方法
液壓傳動故障診斷與排除方法大同小異,同樣小臂(鏟斗)部分與大臂部分的故障處理方法也基本相同,因此對于處理小臂(鏟斗)工作部分的故障可參照2.1故障現象的處理方法進行操作。
2.3 大臂舉升緩慢無力;回轉緩慢無力
2.3.1 故障診斷
在工作裝置液壓系統中,大臂和回轉工作都不正常,引起這一原因比較多,它可能包含了前面故障現象外,還與總安全閥、液壓泵、濾油器、液壓油、分配閥進回油路故障有關。由于涉及點比較多,我們可從由易到難、從關鍵點開始檢查起。我們先檢查最直觀的點,檢查油箱油量足不足,檢查液壓油的清潔度、顏色、粘度、稠度和氣味。液壓油從高壓側流向低壓側而沒有作機械功時,液壓系統內就會產生熱。液壓油溫度過高,會使密封件變質和油液氧化至失效,會引起腐蝕和形成沉積物,以至堵塞阻尼孔和加速閥的磨損,過高的溫度將使閥、泵卡死。有問題先排除,接著檢查幾個關鍵部位。從幾率上來講,大臂滑閥和回轉滑閥同時損壞,大臂油缸和回轉油缸同時發生內泄漏的可能性比較少。因此我們首先進行系統壓力的檢測。系統壓力的檢測:在測壓點裝上40MPa量程的壓力表,發動機在額定轉速下,將大臂提升到最高位置,此時表顯示最高壓力,此時讀數應為27~28MPa。
2.3.2 排除方法
如果系統壓力偏低,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和排除:
(1)分配閥有內漏:分配閥內泄漏主要原因有:總安全閥的主閥芯被卡死,閥桿與閥體的配合間隙太大,調壓彈簧損壞,閥內密封件損壞或閥體有砂眼等。拆檢總安全閥的錐閥是否被卡住;檢查閥桿和閥體的配合間隙,正常的配合間隙應在0.005~0.025mm之間,修理極限為0.04mm;檢查主閥芯于主閥套配合間隙,正常配合標準間隙為0.010~0.018mm,修理極限為0.03mm。檢查壓力彈簧及閥內密封件是否有損壞。
(2)工作泵內漏:泵內漏表現為:工作時噪聲大、發動機轉速越高,則噪聲越大;在濾油器中可見到大量銅屑。應拆檢泵,如有損壞,應修復或更換。
(3)在檢查并處理好在系統總的壓力問題后,如仍工作不正常則可按2.1、2.2條分別對動臂部分和轉斗部分排除。
(4)若以上檢查都正常時,則測量相應工作油路的壓力,用壓力表測得,當處于“回轉”“大臂提升”兩種工作狀態時,其工作油路的壓力僅為10MPa,先導控制系統油壓僅為0.5MPa,(正常值為2.8MPa)。而處于其它工作狀態的工作油壓、先導控制系統油壓符合正常值,后對液壓的工作原理圖進行仔細分析,發現回轉控制優先的先導油路與大臂控制優先的先導油路與左行走控制閥、直線行走閥的油路可相通,因此初步判斷可能由于“左行走控制閥”中有高壓油作用于“直線行梭走閥”,至使“直線行走梭閥”的閥蕊不在中位,“回轉”和“大臂提升、下降”的先導控制油路通過 “梭閥”、“直線行走閥”后被旁通泄壓,后輕微操作“左行走”操作手柄時,“回轉”和“大臂提升”兩者動作有所加快,因此判斷“左行走控制閥”的端部“彈簧和油封”損壞,經拆卸“左行走控制閥”發現油封、彈簧已明顯損壞,更換新彈簧及油封后,該故障排除。
3 維修挖機液壓系統注意事項
本文只介紹了PC200-5挖機液壓系統的典型故障及其維修方法,實際上還有其他一些故障,如行走緩慢、管接頭經常沖斷等等,但無論什么緣故,所有的液壓傳動問題都可歸納為:壓力、流量、方向三大問題。而引起三大問題的原因一般都是泄漏、堵塞、油管接錯、調壓不對造成的。因此我們在維修液壓系統故障時必須注意:
(1) 液壓元器件一定要清洗干凈,油路處理暢通后方可組裝。
(2) 不要使用不干凈的液壓油,不用劣質的密封件。
(3) 一定要正確組裝元件,如“Y”型圈開口不能裝反,油管不能接錯。
(4) 對工作泵排量及安全閥的調整在未弄清楚之前不要亂動,以免引起調大了沖壞液壓元件,調小了工作緩慢、無力或無動作。
總之,當液壓系統出了故障,不要盲目處理,按照“先易后難、先外后內、先重點后一般”的順序分析和解決問題,一般先檢查外部泄漏情況,檢查油量油質,檢查堵塞情況,對于元器件內部磨損引起的故障,要先弄懂原理后作針對性的檢查,通過對液壓系統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不斷提高技術和工作能力,才能更好的解決好液壓設備使用者面臨的主要問題,管理好液壓系統。當系統出現問題時能找出引起系統故障真正的原因,更多的工作是從平時的日常點檢開始,注重設備檢查和維修工作的細節,在故障早期就將引起故障的各種因素消除,通過對工作循環不斷的改進與提高,從而使預知維修工作能在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中更進一步,確保設備發揮更大的效益,實現設備事故為零的目標。 版權所有:泉州天益機電貿易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